延续200多年 闽台两东石 共数一宫灯
闽台同名两东石,共数宫灯闹元宵!农历正月十三起至正月十五,在晋江东石嘉应庙,传承200多年的民俗活动数宫灯如约而至。
海峡两岸有同名为“东石”的滨海乡村,一个在福建晋江,一个在台湾嘉义,两地共有一种全国独一无二的元宵灯俗,世称“闽台两东石,共数一宫灯”。2024年12月4日,“春节”正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,闽台东石灯俗也作为申报项目参与。2025蛇年首个“世界非遗版”春节,将有106位来自嘉义县和金门县的同胞会聚东石、齐闹元宵、共数宫灯。一盏盏宫灯跨越海峡抚慰乡愁,再续同根同脉的乡情。
新人挂宫灯 体验传统习俗
元宵将至,晋江市东石镇嘉应庙迎来一年一度的闽台东石灯俗——数宫灯。昨日,嘉应庙陆续挂上宫灯、跑马灯、绣球灯等样式精美的花灯,整个嘉应庙充满节日的喜庆。
昨日上午,去年结婚的20对新人手提一对对精美的宫灯陆续走进嘉应庙,将宫灯高高悬挂在庙里,以求婚姻幸福、早生贵子。宫灯将在庙里悬挂三天,持续到正月十五晚上,并在当晚正式开展重头戏——数宫灯、卜宫灯。嘉应庙正厅一盏写有“早生贵子”字样的绣球灯引起记者的注意。据晋江市闽台东石灯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蔡永平介绍,元宵节当晚,嘉应庙将举行“卜灯”活动,博得状元的人,就能把这盏寓意“早生贵子”的灯迎回家中。当天,两岸乡亲还会互报宫灯数,共祝子孙兴旺。
新人蔡少伟、李寒钦表示,该习俗历史悠久,能够参加数宫灯活动,他们深感荣幸,也期望这次“卜灯”能得到头灯,给家庭添丁旺财。据悉,新娘李寒钦来自湖北,此次是她首次亲身体验数宫灯这一传统习俗。“数宫灯活动连接了福建与台湾两地乡亲同胞的深厚情谊,参与其中也能让我们更好了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习俗。”李寒钦说。
蔡永平表示,“闽台东石灯俗——数宫灯”是晋江市东石镇和迁居台湾的东石籍人民的共同习俗。闽台东石灯俗数宫灯活动为期三天(正月十三至十五),每年正月十三开始,在晋江市东石镇和台湾布袋镇嘉应庙(俗称三公宫)同时举行,由各户头(各角落)主事轮流执掌主持。晋江东石挂宫灯时,台湾的东石乡亲于正月十三提前派人回乡祭祀“三公爷”,同时带来与过去一年内台湾乡亲新婚数相符的宫灯数,再捎回故乡的宫灯数,两地互报宫灯数,共祝子孙兴旺。
据悉,元宵夜幕时分,灯火齐明,缤纷夺目的宫灯与大红绣球灯交相辉映,届时将是数宫灯的高潮时分。众新郎官齐集庙中,主事者通报本地及台湾的宫灯数,共庆两岸人丁兴旺、生活美好。之后,灯会的重头戏——“卜灯”举行,新郎官们依次在“三公爷”座前掷“信笅”(一阴一阳为一笅),连续掷出最多杯数者即得头彩,可将大红绣球灯迎回家中。若台湾乡亲代表“卜灯”得到大红绣球灯,次日要举行隆重的仪式送回台湾。
两岸同信俗 传袭200多年
“三公宫,正月半。人点灯,恁来看。看什么?数宫灯。今年宫灯赖最盏?鼓仔灯、绣球灯、鲤鱼灯、莲花灯,人成海,灯成山。台湾灯,阁卡好看:一盏双凤朝牡丹,一盏嫦娥托玉盘,一盏八仙朝阁老,一盏游子思唐山。千盏灯、万盏灯,一半在台湾,一半在唐山。”这首流传数十年的闽南语童谣,满载着东石人的童年记忆。
这首童谣原本没有这么完整,是“非遗”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蔡尤资根据20世纪中叶在东石一代流传的闽南语童谣进行扩容创作的。这首童谣生动地描绘了数宫灯时的热闹场景,体现了两岸同根同源的情感。
据介绍,数宫灯习俗发端于明末清初,盛于民国期间。每年上元节,东石镇区凡娶新娘的人家,都要到嘉应庙挂一盏宫灯,迁居台湾的东石人也仿效此法,并互报宫灯数量,以祈盼添丁进财,日子红红火火。久而久之,这些活动演变成了风俗,传袭至今。这种世代相沿的元宵数宫灯习俗反映了两岸东石人对家族兴旺、子孙昌盛的热切期盼,是中华民族文化凝聚力的生动体现。
“在闽台众多共同民间信仰中,晋江东石嘉应庙‘九龙三公’的信仰,是从泉州传播到台湾的一个典型代表。”蔡永平告诉记者,晋江与台湾仅一水之隔,从东石乘坐木帆船,一昼夜就可到达台湾。据史料记载,明代以前,东石的莆阳蔡氏玉井户、珠泽户、西霞户及紫云黄氏、聚书丁氏、芦山苏氏六大户头族人就前往仅一水之隔的台湾谋生。明嘉靖年间去台人数增多,他们在那里延续家乡的生产方式,开山拓海、围垦新区,养殖海蛎、造盐场、围鱼湖,并以故乡村名为聚居地命名,在台湾形成东石、布袋嘴等村居。据初步统计,东石嘉应庙在台湾的分坛多达67处。
民俗活动结缘 搭起桥梁纽带
今年是“闽台东石灯俗——数宫灯”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第17年,也是“世遗”元年。
谈及今年的亮点,蔡永平透露,今年灯会在促进闽台文化交流方面有新看点,此次邀请了金门县金湖镇新市忠义庙70人、台湾嘉义县布袋镇嘉应庙36人过来,大家会聚东石、齐闹元宵、共数宫灯。两岸乡亲座谈会、春祭、文艺演出、猜灯谜等活动相继开展。
“闽台之间地缘相近、血缘相亲、文缘相承、商缘相连、法缘相循。”蔡永平表示,以数宫灯民俗活动为纽带,近年来,越来越多的台湾乡亲回到东石,寻根谒祖,促进了两岸民间文化交流,增进了两岸乡亲的情谊。东石嘉应庙于1990年重缮,2004年恢复一年一度数宫灯习俗,至今有超2万名台湾乡亲前来寻根谒祖,促进交流,增进感情。
据了解,在东石乡亲们的不懈努力下,2005年“东石数宫灯”入列晋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。随后,在推动“闽台东石灯俗”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上,台湾布袋镇嘉应庙是联合申报单位。像这样两岸共有一个民俗,共同进行申报,在祖国大陆是极其罕见的。祖籍晋江东石镇的蔡武璋付出了诸多努力。他促成两岸嘉应庙联合申报,使“闽台东石灯俗”2008年入选国家级“非遗”名录,并很快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新品牌。
因“数宫灯”这个共同的民俗活动结缘,2012年,晋江市东石镇与台湾嘉义县布袋镇正式缔结为友好乡镇。据了解,布袋镇是目前东石人在台湾最主要的聚集地之一,全镇80%的人祖籍东石。这个共同的传统民俗,成为两地乡亲沟通的桥梁和纽带。